下午我們離開古麗公寓後,帶著古麗公寓自製的地圖去探險囉!
古麗公寓自製的地圖背後還有各景點的英文解說,很細心..........
古麗公寓附近的街道
,我們朝著雞場街方向前進
,
首先來到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 ,
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的位置在下圖紅色圈圈處,很靠近雞場街.
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門前的石碑,
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內有鄭和井,
這就是鄭和井!
往鄭和井的內側拍照.
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展示著昔日挖到的明朝文物,
在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打卡,
鄭和文化館 (Cheng Ho Cultural Museum)內部有一區需要付門票,
進入這個門要收門票費,
成人票價10馬幣(折合台幣約100元),
孩童票價5馬幣(折合台幣約50元).
PS:我們並沒有進入觀賞.
接著我們朝著雞場街方向繼續前進,來到雞場街.
雞場街的街口有一間中華茶室(海南雞飯專賣店),當天休息.
我們選擇先逛荷蘭紅屋那邊,下篇文章會介紹雞場街.
於是先過橋,渡過馬六甲河,
首先來到地圖中第1的景點為荷蘭紅屋(The Stadthuys)
第2的景點為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
第3的景點為馬來西亞青年博物館(Malaysia Youth Museum)
下面照片右方是地圖中第1的景點為荷蘭紅屋(The Stadthuys)
下面照片左方是地圖中第2的景點為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
荷蘭紅屋建於1641年至1660年之間,原為荷蘭總督的官邸,
三百多年來也一直是當地的政府機關所在地,
如今是位於馬六甲的荷蘭廣場上保存最完整的荷蘭殖民時代建築物。
它被認為是荷蘭人在東方所保留最古老的建築物,
原為教堂,後改為市政府,現已改為馬六甲博物館。
可惜抵達馬六甲當天正在修建中,無法入內參觀。
荷蘭紅屋旁邊有一整排的攤位。
這是地圖中第2的景點為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
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是建於1753年的古老基督教堂,
是一座高雅的荷蘭建築物,更是具代表性的馬六甲地標之一。
這座紅色的荷蘭改革教堂位於荷蘭廣場的尾端,
是為了取代聖保羅教堂作為祈禱聖地而建的,
後來,英國人將它轉變為英國式教堂,
並在教堂上加了一座風標和一座鐘塔,但教堂的地板仍是舊荷蘭的碑銘。
馬六甲的荷蘭廣場又叫城市廣場,廣場不是很大,
在荷蘭廣場的前方(靠近馬路旁)有座三面的紅色鐘塔,
也是屬於荷蘭式建築.
紅色鐘塔每一面都鑲有時鐘.
在荷蘭廣場中心,有一座英式風格名字的噴泉叫維多利亞女皇的噴泉,
噴泉造型清新雅致,是1904年為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而建的。
廣場四周有幾個小小的花園,它們和噴泉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廣場。
在維多利亞女皇的噴泉打卡
在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前巧遇一對正在拍婚紗照的印度夫妻,
在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留下愛的見證.
這對正在拍婚紗照的印度夫妻也是很多旅客留念拍攝的對象.
在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的對面是這座建築.
在這裡你可以坐一下當地有特色的三輪車,
三輪車還附有音樂ㄛ!
而且是很大聲+很熱情的音樂ㄛ!
搭乘三輪車每次20馬幣(折合台幣約200元)
下面照片右方是地圖中第2的景點為馬六甲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 MELAKA)
下面照片左方是地圖中第3的景點為馬來西亞青年博物館(Malaysia Youth Museum)
馬來西亞青年博物館(Malaysia Youth Museum)
再往上走,參觀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
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位於聖保羅山上,
前身是一座小禮拜堂,
由一位葡萄牙人 Duarte Coelho 於西元 1521 年所建立,
它與A’FAMOSA古城堡(聖地亞哥城堡)同時建成,
與城堡用的是同一種建材,
也是歐洲人在東南亞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
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幾經戰亂,現已面目全非。
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前立著一尊白色雕像,
他是葡萄牙傳教士聖方濟。
他於1553年死後曾葬在此地,
後來他的遺體才被移往印度的 GOA 。
這裏豎立了一座聖方濟的大理石雕像,
為紀念他 400 多年前曾經到此居留,並作出他的貢獻。
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位於馬六甲河口的升旗山
(又名西山,滿刺加國王拜裡迷蘇拉曾將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在山上勒石樹碑,後改名為聖保羅山),
站在山丘的教堂上,可以遠眺馬六甲海峽。
在80尺的高空上欣賞號稱“睡不醒的都市”-----------------------馬六甲的景色,
1670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後,將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用作城堡,
今天在外牆上仍可見到不少子彈孔。
1753年,荷蘭人另建了一座教堂,
而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則做為荷蘭貴族的墓地,
現在仍保留了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
抵達馬六甲當天,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似乎晚上要舉辦活動,
所以教堂內正在搭建舞台。
在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打卡
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現在仍保留了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
離開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後,
就依地圖箭頭方向走,
來到聖方濟教堂,
聖方濟教堂在1849年,由一位法國神父創立。
它曾經是一座葡萄牙教堂,
特別紀念在16世紀到東南亞傳播天主教教義的“東方傳道者”聖芳濟,
以表揚他在16世紀時在東南亞傳播天主教福音的偉大貢獻。
聖芳濟教堂是一座哥德式雙塔教堂,
聖芳濟曾經想到中國來傳教,
但後來在途中病逝。
聖芳濟教堂內部雕像,
當天聖芳濟教堂關閉,
無法進入參觀教堂內部。